“80后”新农人:农业+电商,农产品和农人双双
上海11月14日电 (谢梦圆 郁玫)“以前的话,我们销售可能更多的是等着批发市场上那种大卡车来我们基地直接拉,走的是大流通的这种销售,现在的话我们一般通过网络,电商或者是微信小程序、朋友圈来进行销售农产品。”“80后”的上海壹各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渠雯告诉中新网记者。
农产品销售渠道一般是销往批发市场、商超、餐饮店、专卖店等,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中介”,以批发市场为例,农产品从产地流转到集散地,然后再到农贸市场、餐饮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
同为“80后”的壹各忆股东乔占坦言,刚入行时农产品销售是大问题。一开始靠批发为主,跑客源是最困难的,想要卖出好价钱要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得找到好客户,乔占慢慢跑(客源),最后成为盒马在上海的第一批供应商之一,“那个时候盒马生意真的非常火爆,我们农产品都是供不应求的,都来不及种。”
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农产品+电商”的模式逐渐成为了传统销售渠道外的新赛道。2021年9月,上海壹各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成立。这是一个由本地6家经营不同垂类农产品的大型合作社合体而成的“巨无霸”企业。成立后,总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几乎涵盖了稻米、蔬菜、瓜果等各类农产品。
“我们在一起取长补短,把各自的拳头产品、优质农产品整合在一起。然后在电商平台上面销售的产品更丰富,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乔占解释道,电商销售让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餐桌,价格实惠。
其实渠雯的合作社早在2018年就开启了与电商的合作,“最初真的非常崩溃。因为电商平台的选品比较严格,当时为了找一种甜度达标的甜瓜,我带着测糖仪跑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挨个测试,几乎被人当成是疯子。”与电商合作的第一年,渠雯种植的草莓每100斤里只能选出10-15斤的达标果。“我们是被倒逼着,在2个月时间里完成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调试,终于达到了要求。”而与此同时,渠雯也发现,一批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不情愿在种植理念和技术上转变的老农人,很快就在这一轮比拼中被电商客户淘汰出局。
真正让她选择电商直播的,应该是2020年,“那个时候我记得有人讲,说我们是很有良心的企业,说很感激我们,在疫情期间能够吃到我们的蔬菜,这个时候真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2020年7月,上海市举办了上海青年农场主直播带货大赛,渠雯、乔占等组队代表浦东参赛,经过培训最终获奖。从那时候起,“壹各忆”就开始了电商直播之路,渠雯说:“电商可以让我们破圈,让我们农产品能够打破地域的界限,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的优质农产品。”
借力电商直播,乔占告诉记者,“壹各忆”的农产品销售范围可辐射江浙沪皖四地,销售量上海占50%,杭州占30%,“我们粉丝很多,比如说我到市区去吃饭,一个保洁阿姨问我是不是那个卖菜的乔老爷,原来她在抖音上看到的。感觉我都是一个明星了,陌生的地方都有人认识我了。”
另一面,直播后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也为他们找准了发展路线。他们曾以为年轻人会是农产品线上销售的主要客户,而数据却显示超过60%在直播平台购物的是45岁以上的中年女性,乔占透露:“一开始我们是想走高端精品的路线,后来通过分析就转变了思路。”
现在“壹各忆”的线上销售主要针对散户,形势好的时候,日销售量可达3000单。不过今年物流价格居高不下,一单物流成本比以往高了约30%。乔占说,现在只能等,再谈,多谈,而谈判的底气来源于销售量月超两万,“我们快递量大,然后做电商销售也是打一个价格战。”
影响合作社发展的还有用工荒和不低的人工成本。据悉,现在进行农业生产还集中在50后和60后群体,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并不多。其实渠雯和乔占属于半路出家,从酒店管理和建筑行业转入农业,成为了新农人。何为新农人?渠雯说:“我觉得这个‘新’,体现在大家的新思考、新思维,还有就是更多其他行业的人转到农业来,这种‘新’,也是新的群体,新的业态。”她认为新农人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一方面敏锐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定制生产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联系市场,做到产销相结合来创收。
未来农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乔占认为专业化至关重要,不仅种植人员需要专业知识,销售人员也应熟悉农业,“其实对主播来说,介绍青菜从种植到采摘经过多长时间,用什么肥料,所有的东西讲得很清楚,人家才明白。”
在渠雯的观念中,未来农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一直都觉得农业其实是个系统的工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是技术人员,就主抓技术,如果是营销人员,就可以把市场上的动态变化告诉技术人员,从而调整种植和产业的结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livso.nethttp://www.livso.net/news/gupiaopeizi/1369.html